广东韶关农业局副局长说得好:镉大米吃一两年没问题?!
2013-07-19 22:03:42 -0400
据中国广播网报道,提起镉超标大米,人们都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广东韶关市农业局副局长陈少梦却有不一样的看法:镉超标大米不是毒大米,吃一两年没问题。
韶关存在土壤重金属超标的问题,而土壤中主要超标元素就是一度引发热议的“镉”。但全国人大代表们在调研土壤污染治理情况时发现,土壤污染带来的危害并没有在当地引起足够重视。
韶关曲江区联益马坝米业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加工企业。该公司的工厂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坦言:收购的大米中普遍含有镉,为了达到标准,只能将含镉量不同的大米调配。
韶关市农业局副局长陈少梦对此表示,“镉是一个长期的污染,偶尔吃一餐超标的,长期都是安全的,这个可以说是没事。什么毒大米,我看吃一两年没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认为:即刻死人引起重视,慢性杀人被严重忽视,为了一方政绩不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污染行为的,一定要追究。
广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科普资料显示,当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镉的生物半衰期为10-30年,且生物富集作用显著,即使停止接触,大部分既往蓄积的镉仍继续停留在人体内。
长期大量摄入镉,则表现为慢性镉中毒,主要危害是肾脏和骨骼。肾脏是镉最重要的蓄积部位和靶器官,镉会在肾脏中累积,早期毒性主要在肾脏近曲小管,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对骨骼的影响则是骨软化和骨质疏松。
此前,5月22日,广东省食安办网站通报了31批次的镉超标大米,不合格大米的原产地包括广东的佛山、台山、韶关、韶关乐昌以及湖南攸县等地。其中,原料产地为韶关的绿榕雪花粘米及原料产地为韶关乐昌市的籼米均被检出镉超标。
广东珠三角土壤28%重金属超标
据《广州日报》报道,目前,广东还没真正摸清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而据现有调查,珠三角土壤28%重金属超标。7月10日,广东省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就“土壤污染治理”进行调研,相关职能部门介绍了上述调查结果。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站长曾思坚说,根据2002年起对珠三角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72%的土壤符合要求,28%土壤重金属超标。在重金属超标中汞超标最多,另外是镉和砷。土壤污染中复合污染少,单一污染多。
而按土壤污染的区域来划分,佛山、南海、新会、广州白云区的污染比较严重,超标超过50%,广州的番禺、增城、从化超标比较少,九成符合要求。
《羊城晚报》报道援引广东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为什么珠三角土壤会出现重金属污染的高发,主要是土壤的酸化程度严重。“从1984年到现在,整个土壤的PH值下降了0.33个单位。这个下降速度,如果是自然反应,一百年都达不到。土壤酸化以后,就会造成重金属的活性提高。除了工业污染外,环境的破坏都会造成土壤酸性的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能做的工作却不多。
广东省环保厅表示,正在加大对土壤环境监测资金的投入、监测设备及人员配置,争取到2015年各地级以上环保部门具备土壤环境常规监测能力。
广东省农业厅厅长郑伟仪说,全省将开展农产品产地污染全面调查,将农产品产地分为厂矿企业周边农区、污水灌溉区、大中城市郊区三类重点区域和一般农区,分别布设土壤采样点,全面监测重金属污染状况。
Back to home
好文推荐
/cat/100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