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太干净未必是好事
2014-10-04 22:59:08 -0400
最近有个叫《瘟疫公司》(Plaque Inc.)的游戏很火,玩家们能够通过创造某种传染病来毁灭全人类,体验一把当死神的快感。不过这款游戏还内涵了一些生物医学的有趣现象。比如,要让你的病菌侵犯医疗资源丰富的西方国家,进化出「过敏」能力几乎是必备杀手锏之一。

游戏的这一设定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事实上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确实更偏好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儿童人群,其患病率要明显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根据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研究计划(ISAAC)的调查结果,1996 年 13-14 岁英国儿童的哮喘患病率已高达 20.9%。而同时期印度的儿童哮喘患病率却只有 1.6%。我国内地儿童患病率大致为 2%,其中又以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较高,而西藏高原地区的患病率仅在 0.5% 左右。

发达国家过敏现象之普遍,以至于美、英剧中的主人公要是没几个过敏的,反倒让人觉得不太真实。比如《生活大爆炸》中的猥琐男 Howard,只要一吃花生就会肿出一个性感的「香肠嘴」,他就是典型的食物过敏的表现。那么为什么发达地区反倒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要更高呢?
专家表示:「因为他们生活得太干净了!」这可不是「砖家」的信口开河,而是有研究依据的。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过敏性疾病的流行历史:

美国、英国先后于 1872 和 1873 年报道了因为豚草(一种原产北美,如今遍布世界的野草)花粉引起的季节性上呼吸道粘膜炎症,并命之名为「枯草热」或「花粉症」,这是最早关于花粉诱发过敏性鼻炎的描述。随后这一情况愈演愈烈,20 世纪初,每到夏天就有许多病患为了躲避这些讨厌的花粉,跑到位于欧洲北海东南部的德国赫里格兰岛(the Island of Heligoland)上去「避难」。有意思的是,这一时期的「枯草热」几乎是富人们的「专有病」,而工人阶级,特别是农民很少有得这个病的。

到了 1930 年前后,「枯草热」的进一步流行促使了过敏性疾病这一亚专业的建立。最糟糕的时候,人们上街都是用喷嚏来打招呼的。为了控制「枯草热」,纽约市于 1946 年发起了一场清除豚草的全民运动,但是罹患过敏性鼻炎的人数仍持续上升,到 20 世纪 50 年代,纽约市的人群患病率已达 10% 左右,这一场「全民除草运动」也最终因为成效有限于 1952 年废止。

20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过敏性鼻炎在西方国家的患病率稳中有升,基本上维持在 15%-20% 之间。与此同时,哮喘开始流行,20 世纪末期的哮喘在西方国家的人群患病率至少是 1960 年时的 10 倍。

问题来了,到底 19 世纪中叶之后的西方国家发生了什么,导致了过敏性疾病的流行呢?

问题主要出现在卫生环境变化上:19 世纪中后期,饮用水卫生在北美和欧洲得到高度重视,大量修建下水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等举措,使得西方国家的饮用水和生活生产污水彻底分离开来,这大大降低了肠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

20 世纪初,西方国家的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主要包括:

1. 畜牧业迁出主要城镇,城市人口罹患人畜共患病的机会大为下降;
2. 实施饮用水氯化消毒;
3. 寄生虫和疟疾得到显著控制等。

这些改变使各种传染性疾病,特别是肠道疾病和结核的死亡率下降了 90% 之多。而这一时间段正是上文提及的过敏性鼻炎「发展壮大」的时期。当过敏性鼻炎的流行情况趋于稳定的时候,哮喘接踵而至。20 世纪后期哮喘的流行,主要可能和这一时期广谱抗生素开始大量应用,甲型肝炎感染率进一步下降,疫苗普及等因素相关。类似地,20 世纪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开始起飞,部分地区开始着手改善卫生条件的同时,过敏性疾病也开始逐渐在这些地方流行起来。

卫生条件改善和过敏性疾病流行的相关性促使研究者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理论——「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卫生条件越好,幼年时期接触各种微生物/病原体的机会越少,则长大后出现过敏性疾病的几率相应增高。

证据来源于英国流行病学家斯特拉坎,他观察到,哥哥姐姐多的儿童更不容易过敏,因为家里人口多,小孩反复发生感染的几率也就更高,由此推论出幼年接触微生物是成年过敏性疾病的保护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同样发现,那些半岁以内就送到日托中心去的婴幼儿,虽然发生各种感染的机会增加,但是 6 岁时的哮喘患病率则相应下降。

其实每个健康人身上都有超过 100 万亿个病毒、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人体和这些微生物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我们更好的适应所生存的环境。

这些微生物亦敌亦友。

「友」表现在它们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帮助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并且通过「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人体其他生理机能,正常菌群还能够帮助机体抵抗各种致病菌的入侵。

「敌」则表现在,一旦人体和微生物之间的共生平衡被打破,机体就可能出现各种病症。近年来的研究甚至发现微生物群能够影响动物的行为,甚至有研究者指出,「我们每个人事实上都是微生物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的重要性堪比基因」。

卫生条件的改善客观上降低了人类罹患各种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但干净过度,谈「菌」色变,使用各种抗生素、消毒剂对一切微生物宣战就有点矫枉过正了。

比如剖腹产生下的小孩因为没有经过阴道获取保护性微生物,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不如顺产的小孩,长大后发生各种食物过敏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再比如,婴幼儿过早过度使用抗菌类药物会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结构,诱发过敏体质。不仅如此,免疫系统成熟前如果缺乏抗原刺激,免疫系统的耐受机制被打破,机体「敌我不分」,更易导致诸如I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当然,相关不等同于因果,「卫生假说」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同时也有其他理论被提出用以解释过敏性疾病的流行。

例如:室温、湿度升高利于尘螨等室内过敏原滋生,而人们生活习惯改变,户外运动减少,增加了和室内变应原接粗的机会,还有精神压力、污染、遗传因素等等,都可能是导致过敏性疾病越来越普遍的原因。

所以说,小时候玩玩泥巴,接触一些小猫小狗,「脏一点」让免疫系统得到足够的锻炼的机会,长大后身体不至于遇到一点异物就大动干戈,这样人体会更健康也不一定呢。
«Newer      Older»

----Comments(1)----
翱翔的雄鹰 (@axdxy) | @ at 2014-10-05 01:21:
我下载过一个瘟疫公司,打开后是俄语。
Comment:
Name:
Back to home 好文推荐 /cat/100385